本次夏季合宿活動8/7~8/12於愛知縣昭和區的「名古屋青年學生中心」舉辦。規模相比以往更加龐大,日本方有愛知縣立大學、東京女子大學以及人間環境大學的同學加入,台灣的同學也不全是來自日文系的學生,也有選修「一年日文」和來台灣的留學生加入。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成員間的溝通、合作、時間安排上都需多費一些心思,但同時,也帶來更多元的話題與經驗。
海報發表後合影
合宿活動不僅是單單幾天而已,活動期間的所有行程和採訪細節需要各組組員們一同討論。在合宿開始前,有為期兩個月的事前準備,通過Teams等線上會議軟體,日本與台灣的組員們得以克服物理上的距離,交流各種意見。可是,跨語言溝通並不容易。文獻的語言障礙、成員間的溝通不良、即時翻譯的品質不佳,各式各樣的困難接踵而來,但經過彼此之間的努力不懈地,以及在老師陪同下協商,情況才出現轉機。一反前期工作的窘境,實際的合宿活動進行得相當順利,雖然在合宿組員之間有過許多衝突與摩擦,但是那些摩擦成為了互相理解的基礎。這正是台日社區交流所期望達成的意義。
首日歡迎會的照片
合宿大致總體的流程為:活動事前說明、海報發表、歡迎會、各組的田野調查、成果發表、送別會。
各個小組在海報發表的環節中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事前調查的資料與主題。這次夏季活動各組的主題分別為「高齡化社會的企業」「台灣與日本的高齡者的飲食習慣之差異」「高齡者活著的意義」「老年學習」,第一天晚上日本的同學們為了歡迎台灣同學舉辦「歡迎會」,進行了讓彼此互相認識的破冰活動,讓所有人了解到:組員們不只是透螢幕與網路打交道,接下來的合宿中要互相關照,一同努力。
各個小組的參訪地點各式各樣,有的同學深入到社區的養老中心、高齡者大學,有的同學則前往極度老化的日本社區「設樂町」親身體驗當地的風情,也有同學通過線上會議訪問台灣的老年人。活動最後於愛知縣立大學的講堂舉行公開成果發表。發表會中,在場除了參加活動中的學生之外,還有愛知縣立大學社會福祉的教授與前設樂町議員等地方有力人士蒞臨現場,同時也開放線上的聽眾同時可以聆聽與提問。秉持著台日社區交流的精神,發表採取的是中文與日文兩種語言同時進行,不只單單面向日本,更是兩國之間文化與意見的交流論壇。
於愛知縣立大學的成果發表
總結這次的夏季合宿活動,因為有初學日語的非日文系同學的加入,為了使他們也能正確的理解內容,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把聊天的內容談話、採訪的內容翻譯成中文。然而正是因為這樣的過程,才使得日本同學也開始對台灣的文化、中文感到深厚的興趣,進而增加認識彼此的機會,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台與日的異文化交流。
活動結束最後一天於名古屋學生青年活動中心合照
共同撰稿人:日文系碩一張豈瑋、健運三宋祐菱、中文大四曾奕昕、國經三鄭惟仁